咽部不适,总有痰,很多人都不把慢性咽炎当回事,导致经常反复发作。任何疾病的发展都遵循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规律,对咽炎的“放纵”,必定会上下蔓延,引起全身并发症。发痒、咳嗽、异物感长期慢性咽炎易引发肺内疾病很多人认为慢性咽炎最大的影响就是嗓子不舒服、干呕等,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过一段时间就应该好了,其实慢性咽炎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疾病。为什么你感觉喉咙总有异物,有时发痒,微痛,还有粘稠的分泌物?因为咽部长期发炎导致细菌和病*反复感染,会在咽部形成密密麻麻的滤泡,极易增生。打个比方,就像种地的农民手上有老茧,越磨越厚。滤泡在咽部久了,就会越来越硬。做喉镜你会看到咽部有密密麻麻的点,这些点就是滤泡。想想看,这么多茧子在你的嗓子眼里,它能不堵吗?能不痒吗?又堵又痒能不咳嗽吗?慢性咽炎拖久了,还会导致咽部腺体和黏膜萎缩。咽粘膜及黏膜下组织变薄,血管及腺体都减少,咽部干燥,起皱或发亮。有时咳出带臭味的干痂、口臭、恶心,各种由咽炎引发的症状都会出现。最可怕的是慢性咽炎可波及邻近器官组织若感染向上蔓延,波及耳、鼻,可导致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中耳炎;向下发展,可侵犯喉、气管等下呼吸道,引起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若病菌及*素侵入血液循环,则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如急性肾炎、脓*血症、风湿病等,对身体危害很大。脾失健运,咽失濡养脾胃虚损是慢性咽炎症结之根源咽与脾在生理上联系密切:咽是饮食的通路,其摄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脾气的健运;脾为后天之本,其化生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向上传输以濡养咽部。脾失健运,咽失濡养,日久即可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古代医籍对慢性咽炎有很多的记载,其根本的原因是脾胃虚损。《素问·阴阳类论》精辟地概括了这一点“喉咽干燥,病在脾土”。《重楼玉钥·诸风秘论》曰:“咽属地气,属脾土”。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黏稠而少沫的部分称作涎,它具有湿润口腔,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同样也具有濡润咽喉的作用。“脾为涎”(《素问·宣明五气论》),是说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于口为涎,以濡润咽。津液主要来源于脾。我们都知道咽炎的的人,一般都是咽部痒、痛,常常咳嗽痰多,总有一种灼烧感,所以不停的清嗓子。这都是因为脾的功能减弱,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就会下降,咽就得不到精微物质和水液的濡养和滋润,就会出现咽部干燥等一系列症状,日久逐渐加重就会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尽管慢性咽炎发病的原因还有他脏腑虚损,如肺怯金虚、阴虚火旺、心火亢盛等,但这些脏腑虚损的原因仍在于脾胃虚损。慢性咽炎是比较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日常生活中根据病症喝些中药茶,可以预防和改善慢性咽炎,除此之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增强人体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脾气虚弱型咽炎主要症状:咽喉不适,痰有黏着感,咽燥微痛,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咽部有堵闷阻塞感,分泌物白,恶心干呕,疲倦、多说话后症状加重。对症选茶:炒扁豆10g,炒山药10g,炒薏米10g,煮茶长期服用。若脾虚化痰生湿,分泌物色白量多,可选用生扁豆和生薏米,加强利湿作用。心火亢盛型咽炎主要症状:咽喉不适,喜欢频繁清嗓,常咽干咽痛,喜欢喝凉水或冰水,口舌糜烂疼痛,且常常心烦意乱,喜怒无常,失眠多梦,神疲倦怠,小便灼热,大便干结等。对症选茶:莲子心3g,淡竹叶6g,麦冬10g,泡茶饮。淡竹叶与麦冬甘寒生津,对热伤津液的咽干口渴疗效佳。不过莲子心苦寒,病好了就要停止服用药物,不宜久服。阴虚火旺型咽炎主要症状:咽部严重干燥,不得不频频饮水,饮水时喜冷拒温,有时咽部烧灼刺痛,伴有阵发性作痒,引发剧烈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清理。对症选茶:北沙参10g,生地10g,天冬10g,泡饮。北沙参和生地养阴生津力大,天冬清火力强。若患者阴虚明显,无咽部烧灼刺痛等火旺症状,可将天冬换成麦冬。但二者均偏寒,便溏(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者慎用;可另加入乌梅,加强生津之力;也可口含,以缓解干咳。气滞痰凝型咽炎主要症状:咽喉有异物感,胀闷不舒,空咽时明显,频繁清嗓,晨起干呕,进食、呼吸无碍,咽部有分泌物附着等。对症选茶:绿萼梅花2g,玫瑰花6g,佛手花6g,泡茶。若伴咽干,或声音嘶哑,可加木蝴蝶2g,有理气、养阴、开音之效。注意:中药茶剂治疗慢性咽炎,不能长期随便作为饮料服用。疗程多在1~3个月,脾气虚弱者,可服半年以上。只要辨证准确,坚持服用,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多会见效。补脾生津法中医治咽法另辟蹊径为什么慢性咽炎的人吃药会越吃越重?有的病人,十年的咽炎,吃了大量的消炎类的药,抗菌素、青霉素、头孢类等,不但没好,还越吃越重。专家提示咽炎患者,不可急于求成而滥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极易导致患者的脾胃再次受到损伤。慢性咽炎本身就是脾胃虚损造成,滥用药会伤脾伤胃,脾胃功能严重失调,咽炎的病根始终没有解决。《丁甘仁临证医案》曰:“喉痹(慢性咽炎)燥痛,咳嗽音声不扬,脉象细弱。肺肾阴亏,金碎不鸣,虑成肺损,以培土生金。”补脾益胃是治疗慢性咽炎的根本原则。多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清胃滋阴为治疗目的,多用古方加减,如平胃散、清胃散、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玉女煎,常用药物有:*芩、苍术、白术、厚朴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小编推荐:
高血压病人注意:除了限盐,4种食物建议少吃点
降尿酸:牢记“四步走”!三种食物尽量不多吃
4种情况是常见的癌症“信号”,只长期出现一个,也考虑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