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寄生虫》引起热议,很多人都很喜欢,包括巴塞君。对这部夺得今年戛纳最高奖项的韩影,人们不吝赞美,说它是“年度最佳”。
金棕榈奖的桂冠当然是最大的肯定,不过平心而论,其它与大奖失之交臂的电影,未必就比它差。
电影《痛苦与荣耀》就曾是《寄生虫》的有力竞争者,其主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还拿下了“戛纳影帝”的桂冠。
戛纳获奖结果公布后,甚至有不少观众愤愤不平,认为《痛苦与荣耀》比《寄生虫》更优秀。
与其争论既定的结果,还不如回到电影本身,一起去看看阿莫多瓦这位年近七旬的导演,这次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故事?
1
影片的主人公萨尔瓦多是一名年老的导演,身体的病痛加上灵感的枯竭已经让他无法继续从事导演的工作,每天过着乏味虚无的生活。
失眠、慢性咽炎、耳炎……一系列的病症让他疼痛不堪,连止痛药都已失效,他只能赤裸着在泳池下静坐,企图用冰冷的水来减轻自己的疼痛。
30年前的作品《滋味》的重映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变化,因为电影资料馆想要邀请萨尔瓦多和《滋味》的男主角阿尔贝多出席活动。
借着这个机会,萨尔瓦多与交恶30多年的阿尔贝多恢复了联系。当年交恶的原因,是因为拍摄电影时,萨尔瓦多并不认可阿尔贝多对角色的演绎。
但时隔多年,当萨尔瓦多再看这部电影时,又对阿尔贝多的表演有了新的认识。一番交谈后,两人和解了。
萨尔瓦多还将自己的新作品《瘾》交给阿尔贝多,由他在舞台上演出,并且署名也是阿尔贝多。
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为什么不署自己的名字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萨尔瓦多的一篇自白,讲述的是自己与同性恋人的故事。
随着舞台剧的演出,一段尘封的往事又被揭开。
萨尔瓦多与恋人相识于马德里,两人一见钟情,陷入了热烈狂放的爱情中,但恋人却染上了*品,两人也为此分道扬镳。
舞台剧落幕,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观众席上一个中年男人却泪流满面,这个中年男人,正是萨尔瓦多年轻时的恋人。
恋人通过阿尔贝多找到了萨尔瓦多,他们相见了。
但现实却有些残酷,曾经的恋人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向萨尔瓦多展示两个儿子的照片,言谈之间充满着幸福。
恋人面带微笑,萨尔瓦多的眼泪却在眼眶中打转。当曾经的恋爱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关于母亲的故事。
影片通过插叙将回忆与现实交织,迟暮之年的萨尔瓦多回望自己的童年,创作,朋友,爱人,讲述着曾经的骄傲与遗憾,痛苦与荣耀。
2
本片的导演阿莫多瓦,在西班牙可谓是国宝级的存在。
年近7旬,拍了21部长片,之前凭借《关于母亲的一切》《回归》《破碎的拥抱》《胡丽叶塔》五次冲进戛纳主竞赛,拿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
他的电影,在色彩方面向来很大胆,绚烂瑰丽的色彩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这部《痛苦与荣耀》也是如此。
还未进入正片,光是片头就很阿莫多瓦了。
一幅幅扭曲流动的彩色画面不断变换,像打翻了的颜料桶铺在了频幕上,看起来无规律甚至有些散乱的颜色却看起来十分和谐,充满了艺术感。
随后出现的彩色动画图表就更是如此,如同一场科学讲座,哮喘、耳鸣、头痛等一连串的病症以色彩斑斓的动画呈现出来,伴随着平静而慵懒的配音讲述,让人心情沉重。
电影中,现实人物的服装多是高饱和度的红,绿,蓝,回忆中的人物和场景所用的颜色就会素一切,不同的配色深入到镜头的点点滴滴,也是人物心理状态的反映。
虽然色彩风格一如既往,但叙事风格却略显不同。
暴力,变性,乱伦等黑暗元素是阿莫多瓦作品常见的,荒诞,怪异故事也让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电影《不良教育》就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阿莫多瓦用迷宫般的情节展现出人性的黑暗。
相比之下,《痛苦与荣耀》就显得非常朴实了。
影片没有高度戏剧化的冲突对立,没有出人意料的反转,观众看到的,只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将自己的往事娓娓道来。
作为一部自传性质的电影,阿莫多瓦在这部影片中倾注了更多的个人情感,让全片浸满了浓重的沧桑感和悲伤。他说,“我所有的电影都代表我,但这一次我走得更远,在其中的是我的灵*。”
3
和片名“痛苦与荣耀”一样,影片中的痛苦是主色调,观众看到的是主人公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
浑身都是病痛,当止痛药失效时,他甚至尝试过吸*。因为喉咙里长了个东西,吃饭或喝水时,他常常难以呼吸。
承受着病魔的折磨同时,他还经历着一生中最黑暗孤独的时刻。
失去了创作灵感的他无法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导演工作,只能孤独地坐在空荡荡的家中。
年轻时和同性爱人无疾而终的恋情也一直是他心中的郁结,虽然写成了剧本,也不敢署上自己的名字。
自己未能变成令母亲骄傲的人,就连曾经答应母亲带她回村里的承诺也未能做到,成为他心中永久的遗憾和愧疚。
还有那个燥热的夏天,突如其来的燥热,和中暑一般的症状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说的性萌动。
这一切,都成了萨尔瓦多心底隐秘的痛苦,找不到出口。
但这种痛苦,却以极为平静的方式表现出来。
影片中没有嚎啕大哭的镜头,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甚至连流泪的镜头都寥寥可数。但人物克制的情感表现,却有着让观众动容的力量。
萨尔瓦多与当年的同性恋人见面,第一眼,沉默,眼中却是藏不住的情意,就算不挑明,观众也能发现两人间有着特殊的关系。谈话时虽然都面带微笑,萨尔瓦多的眼泪却溢满了眼眶,只差从眼里滚落。
这样克制的情感,同样表现在关于母亲的回忆中。母亲平静地与萨尔瓦多谈论自己的后事,萨尔瓦多平静地说起与母亲的分歧,并表示很抱歉未能成为令她骄傲的人。
与爱情和解,与母亲和解,与创作和解……跟随主人公进行一场逐渐深入的精神之旅,我们仿佛能目睹一位七十岁老人把自己的一生剖开,完成对自身人格的彻底审视。
这位七十岁的老人,是主人公萨尔瓦多,更是导演阿莫多瓦。他依然采用熟悉的戏中戏结构,但这次并没有带来刺激和悬疑,而是描述了虚实交织的平缓的生命状态。
在那缓缓流动的生命里,阿莫多瓦坦诚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隐秘和遗憾,逐渐展开的,是那一颗赤诚的真心。
有多少人会有勇气在暮年回望,坦诚地审视自己呢?
这样的电影,我们真的有必要去纠结它的排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