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些,是为了总结一下这8年来养娃路上和过敏相伴相生的日子。时光如流水匆匆而过,不写下点什么的话,娃再长大就什么都记不得了。
过敏,从娃出生开始就是我们熟悉的朋友。
说一下娃的情况吧,湿疹、牛奶过敏、哮喘,三剑客齐了。现在湿疹不算太严重了,但皮肤依然干燥,需要洗澡后做好保湿,一旦保湿不足,就挠给你看。
夏天因为天气湿热,腿上胳膊上经常有挠破的疤痕,不知道的还以为小朋友受了虐待……
牛奶过敏是小时候持续到现在的,目前症状缓解,但依然属于严重级别。哮喘经过一年多的控制用药,已经缓解很多。
下面言归正传。
————————————————
01
还不到满月的时候,小朋友的湿疹就已经很严重了,头上到处都是成片的疹子,有的地方还被她抓破了。再长大点,湿疹终于慢慢好转,刚松了口气,没想到更严重的过敏还在后面。
一岁半左右的时候,因为吃了手指甲那么一点大的酸奶,10分钟之内,娃开始呕吐、剧烈喘息,浑身起满了成片的荨麻疹。
奶奶赶紧把正在上班的我电话招了回来,我回来的时候,小朋友已经喘得没那么厉害了,累得睡着了,阿姨、奶奶满身是汗地依然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娃可能对牛奶过敏。
过了没多久,可能是两岁前后,具体日子不记得了,医院验过敏原,当时是抽血检查。记得报告出来,验的三四十项过敏原中,牛奶的指数是最高的。
过敏指数由轻到重分为6级,小朋友的牛奶过敏指数是5级,属于严重过敏。从此,奶粉、牛奶、*油、奶油、酸奶、奶酪、冰淇淋、巧克力等等一切含奶的食品就成了我们家小心翼翼鉴别的对象。
远离了牛奶的娃,一直母乳到两岁多,后来就直接开始跟大人一样吃饭了。现在想想,家里人早已经不知不觉地远离了乳制品,出去吃饭基本不选西餐,因为乳制品防不胜防。我们在家也很少喝牛奶,吃含奶的食品,生怕小朋友因为没刷干净的碗筷或误食再一次遭罪。
但其实,她的过敏就没断过。牛奶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埋伏着,突然蹦出来提醒你过敏的存在。
比如,前两天一个周末的晚上,突然想起来喝个饮料吧,拿出某知名品牌椰汁给娃倒了半杯,两口下去,娃就说嗓子有点不舒服。赶紧看罐子上的过敏原信息说明,发现里面有酪蛋白,而这家伙是从牛奶里提炼出来的,是不是很坑爹!好在赶紧不喝了,娃最后没大事。
这还是小意思,娃从小到大过敏无数次,只说说印象最深的几次吧。
最近一次的严重过敏,应该是19年春节时在国外,那天我们到一家酒庄里吃午餐,和服务员说明要dairyfree(无奶制品)的意大利面,但小朋友吃了几口就开始嘴痒、嗓子难受、肚子疼,结果没到半小时,开始上吐下泻,吐完就开始剧烈地喘,嘴巴附近都憋青了,在洗手间声嘶力竭地哭。
我只能满心焦急地在旁边陪着,逼着她吸了2次沙丁胺醇,但没有太明显的好转。那时心里默默想着,如果能代她受罪,无论付出什么都无所谓。直到一个多小时以后,她的喘才慢慢好转。后来想想,可能是意大利面肉酱出了问题,哭~
这两年非常严重的过敏还有一次,18年夏天,和小伙伴约了去郊区的山上玩,中午在酒店吃饭,要了一个小土豆的菜,几次三番跟店家确认一定不要有任何乳制品,包括牛奶、奶油、奶粉、*油等。
上来以后因为饿了,娃吃了好几个“小土豆”,只觉得香香糯糯,味道不错。结果又是没到20分钟,小朋友就说不舒服,剧烈的喘息开始。老妈跑去厨房质问,找到了“小土豆”的包装袋,原来里面有奶粉!
但好在,这种因为食物引起的严重过敏,一般两个小时左右,症状就几乎全部消退。下午,她又活蹦乱跳地跟小朋友玩去了,好像没事人一样。我们看着她的背影,心情复杂又伤感。
最离奇的一次过敏是年春节在珠海长隆,晚上从园区出来,在酒店餐厅要了个桂林米粉,谁知道吃米粉她也能过敏呢,吐、喘又全套来一遍。后来复盘,只记得米粉里的牛肉味分外浓郁,最后也没搞清楚,是对某种添加剂过敏?还是汤里也放了*油导致?这至今还是一个迷案。
最防不胜防的一次过敏是在泰国,酒店准备了一杯欢迎果汁,天热一饮而尽,结果噩梦开始了。后来问过酒店才知道,那是蓝莓汁,而小朋友也对蓝莓过敏。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02
因为她过敏,我们变成了成分表专家。要买什么没吃过的东西,先看外包装上的食品配料,一一确认没有奶制品才能放进购物车。毕竟,她连吃多了火腿肠都有轻微的过敏反应,因为里面有乳酸钠(捂脸)。
想想小时候,娃没少生病,幼儿园基本是每个月病一次,频繁地感冒、发烧、咳嗽。病历本上,“喘息性支气管炎”“鼻炎”“过敏性哮喘”的诊断交替出现,雾化、顺尔宁、西替利嗪、海盐水喷雾、吸入器都是家里常备的。
最严重的时候,曾经在儿研所抢救过一次。那还是三岁左右,因为喘得厉害,呼吸都困难了,那次也是非常危险,现在想起来依然后怕。
那时医生给她开了平喘药和镇静药,她一直昏睡,一瓶液体输完之后,下一瓶液体是抗生素。因为她第一次输头孢类抗生素,儿研所居然没有输抗生素前做皮试的程序,我有点紧张,在旁边盯着。
结果没过5分钟,妞的脖子上就开始起荨麻疹的大包,我立刻把护士叫来要求暂停输液。护士也很惊讶,她当时说的话,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你们家孩子过敏可够严重的。”
起初,我们觉得这可能只是因为她对牛奶严重过敏,所以体质比较敏感。而我们俩都没有过敏史,总觉得她长大点就应该好了吧。有一段时间,中西医我们都看够了。中医说,给我半年时间,我能把她的体质改变了。
可想想,那么难喝的中药小朋友可怎么坚持喝下去呢,于是作罢。西医看得更多,因为雾化次数太多,后来干脆买了雾化机,在家做雾化。
跌跌撞撞上了小学,随着长大,过敏的症状终于慢慢减轻了,朕心甚慰啊。而同时,我们也从18年开始规律地去哮喘门诊就诊,从一开始的每天两次吸入激素,到后来每天一次吸药,规律地用药确实降低了哮喘发作的概率。回首来时路,有点感慨。
记得当时刚诊断为牛奶过敏的时候,在网上疯狂寻找相关的资讯,想知道是什么造成了她的过敏。
近几年,环境污染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我们看的医生也说,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崔玉涛医生还在微博上提到过,宝宝出生后,第一口奶是奶粉的话,容易过敏。出生后,早期接触抗生素的话,也容易提高过敏的概率。
这两条妞都占了。
而她小时候流行消*锅,喂完奶的奶瓶和吸奶器都会在锅里蒸汽消*,在《西尔斯过敏全书》里提到,过于干净的环境倒容易导致孩子过敏,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是需要适当接触细菌和病菌的。
现在想起来,不知道那时的劳什子消*锅是不是也对过敏推波助澜了呢?
过去种种已不可追,我也早就过了自责的阶段。刚确诊哮喘的时候确实常常会自责,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过敏这么严重?
前几年,关于过敏的书或者资讯实在有限,周围人又没有像我家娃这样严重过敏的案例,所以常常会感觉孤立无援。现在随着小朋友逐渐长大,也看开了。
为人父母,很难保证自己对待孩子无一差错,何况她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遗传基因的影响我们无力左右,只能尽最大努力避免过敏原。(因为过敏严重,脱敏治疗被医生否定了。)
好在她长大些,也开始知道自己的过敏反应了,出去吃饭,她对待新的食物都会非常谨慎。含奶的食物吃下去,一般10分钟左右嗓子就开始不舒服,于是会立刻停止进食,喝大量的水,吃过敏药来缓解症状。我想,这可能是最近一两年严重过敏次数下降的原因。
03
想想这8年来,有些经验和教训还是希望能写下来,这里重点强调我们家没有做到的,希望大家能引以为鉴:
1、出生后,第一口奶尽量保证母乳。因为分娩后下奶并没有那么快,小朋友一哭就开始心焦,那时候其实是逼着护士给娃喂奶粉的。但后来才知道,妈妈们平均的下奶时间是1~3天,宝宝体重减轻在10%的范围内是没问题的。育儿书要在怀孕期间看起来啊,亲们。
2、娃小时候,对待抗生素需谨慎。因为当时破水后十几个小时才生,娃刚出生的两三天,确实每天都有护士来喂粉色的抗生素液体,医生说是为了预防感染,那时也没多想。现在想,是应该再问问医生是为了预防什么感染,是否可以不对那么小的孩子用抗生素。作为监护人,是应该对孩子时时保持警惕的。
3、不要害怕用药。在娃小的时候就看过哮喘门诊,那时候医生就开始建议要用药控制了。而我们那时候抱着天真的幻想,而且担心长期使用激素会不会影响娃的生长发育。但现在看来,正视现实,相信医生的判断,及早规律治疗,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看了《西尔斯过敏全书》了解的,哮喘的孩子肺部常有慢性炎症,这医院基本都是“气管炎”的原因。
4、注意锻炼身体。这是我们目前还需要努力的,因为她小时候一着凉就容易喘,没有规律用药前也有轻微的运动性哮喘,每次跑步或者剧烈运动后就会咳嗽,所以我们一直都没有让她坚持一项运动。但这两年随着长大,身体素质变好,她过敏的症状变轻。我才觉得,运动对于改变人的体质有强大的作用。接下来,打算让她把前几年扔下的游泳捡起来,坚持下去。
5、找到同盟者互相取暖。娃周围的小伙伴,没有一个像她这样严重过敏。我们也是心大的爸妈,一直没有加入任何过敏群,只在娃生病的时候,才会在网上搜寻信息。自己一直乐观地坚信她将来长大一定会没事,也往往在别人同情地说“这孩子真可怜”的时候一笑置之,不希望小朋友觉得自己特殊。
但现在看,如果当时有心去寻找类似孩子的爸妈,大家一起交流信息,也许娃的系统治疗能提前开始,我们也会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6、知识就是力量。娃小的时候,我也常常看崔玉涛、西尔斯、冀连梅等育儿大V的微博或书。这些大V基本都是育儿界的专家,但有时候观点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了解得越多就发现,育儿有时候没有一定之规,但专业的医学知识还是需要掌握一些的。
比如,从崔玉涛那里,我知道了早期可能造成娃过敏的几条原因。
从微博上的“协和尹佳”那里,我发现原来过敏的孩子和大人那么多,而系统地控制治疗其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
这里还要推荐尹佳老师一直大力宣传的公号“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非常专业而有参考价值,就是内容还是偏学术了。
还有从公号“海燕医生”那里,我确定了娃的哮喘需要长期治疗,不能心急地马上减药。
最近看的《西尔斯过敏全书》,更是十分系统地分析了每一种过敏的类型,让我欣慰地发现,娃的哮喘应该属于轻度,而对她的观察也印证了,现在每天吸入一次沙美特罗确实就能控制住哮喘。
写了这么多,没有卖惨的意思,只是对过去的经历做个总结。
实话说,我们的食品业其实对过敏人群很不友好。在外面的餐厅吃饭,你很难了解一道菜里究竟有什么过敏原成分。但在欧美国家,其实对各项过敏原都有很清晰的标注。
比如,去餐厅吃饭,会有专门的dairyfree(无奶制品)、glutenfree(无麸质)或者全素菜单。
在超市买东西,如果外包装上注明了dairyfree,小朋友吃了就真的不会过敏。而反观国内的食品,即使外包装配料表里没有奶制品,有时娃吃了也会踩雷,怀疑是不是生产线还生产其他东西,或者有其他没有标注的成分。
插一句,我们之前还在澳大利亚看到了无奶酸奶,用椰子等成分做的,力劝小朋友尝试,但被她拒绝了~话说回来,过敏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个比较陌生的话题,如果不是娃过敏,我也没想到过敏对生活的影响这么大。老妈也常感叹,为什么我小时候没有过敏,也没听说过周围人有什么过敏。我总反驳她,是因为环境变了,检测技术更先进了,原来肯定也有人过敏,只是没有检查出来。今年3月,我第一次在三联生活周刊这样主流媒体的公号上看到记者王海燕写的一篇关于过敏的文章,心有戚戚。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确认,过敏已经是发达国家儿童排名第一的环境流行性疾病。而在国内,变态医院必备的。针对严重过敏的肾上腺素注射笔Epipen国内也没有进口,而这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缓解过敏的症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过敏,也希望小朋友能早日摆脱过敏,过上冰淇淋、巧克力自由的生活,老母亲到时候一定管够!—福利来啦—《西尔斯过敏全书》(美)罗伯特?西尔斯(美)威廉?西尔斯著南海出版公司原价68元今天有养免费送出5本哦~戳下面的链接赶紧去抢吧!策划:有养撰文:大明编辑:源满视觉:瑞成戳原文,进入有养父母学院获得好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