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势,但是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对肠道疾病不予重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肠道疾病的隐蔽性,大多数肠道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发现患病时,往往已经病入膏肓。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维顺提醒: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就预示着肠道出现问题了。
1食欲缺乏
可能是肠道的消化吸收或运动异常发生障碍所致。不过引起食欲减退的原因很多,除了胃肠道疾病外,也可因精神因素、药物反应或其他脏器疾病引起。
2恶心呕吐
高位肠梗阻或肠运动功能异常时,常有此症状。
3腹痛
肠道炎症、肠梗阻、肠穿孔、肠袢缺血等均可出现急性腹痛。肠道肿瘤或慢性炎症病变则常有持续性腹痛。
4腹泻
急性腹泻多与肠道细菌感染、细菌*素或其他有害物质损失肠道粘膜有关。慢性腹泻多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功能障碍、肠道运动过速等疾病有关。小肠疾病所致的慢性腹泻常伴有吸收不良,结肠疾病引起的腹泻多见于慢性炎症或结肠运动过速。
5便秘
肠道运动减弱,肠壁肌层张力降低,结肠、直肠因炎症或肿瘤致肠腔狭窄,可引起大便秘结。便秘也可由药物、生活规律的改变、饮食过少过精、食物中的纤维含量过少所引起。所以便秘不一定都是肠道有器质性疾病。
6消化道出血
按照出血的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柏油样黑便。如果呕出的血色暗红或发黑,是因为血红蛋白所含的铁经过肠道细菌作用变成硫化铁所致。
早期消化道癌症防治全攻略胃癌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有新增患者约40万,居全球首位。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胆汁的胃液,或有大便呈黑色柏油样等症状时,也许胃癌已经发出预警信号。
胃癌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有慢性胃病史,长期吃腌制食品,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肠癌
医院消化内科陈维顺主任指出,大便习惯改变,原来有规律的大便突然增多或减少、腹泻、便不净等;性状改变,大便变扁、变细或不规则等这些症状都是预警信号。
对于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如结肠息肉病史、大肠癌家族史、高脂饮食、肥胖、不爱运动久坐一族等人群,建议进行肠镜检查。一旦有消化系统的异常表现,如腹痛、腹泻、大便中有黏液脓血等情况时,应引起注意。
食管癌
陈维顺主任介绍说,食管癌最常见的四种癌,早期症状也容易被忽视:一是哽噎感,即在大口吃第一口食物时感到梗阻,这种情况通常可自行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也有人觉得是吃了消炎药好了,因此易被误认为是咽炎。
二是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不适或食管内异物感,这也与咽炎混淆。
三是胸部不适,如胸骨后胀闷或轻微疼痛,这种症状并非持续发生,而是间歇性或在劳累后及快速进食时加重。
四是有可能出现下段食管癌引起的嗳气、消化不良等胃病症状。
专家建议,如果有食管癌家族史、抽烟喝酒者,长期食用烫食、腌制食品,且年过50岁,一旦进食中出现吞咽不畅,或有异物感,或老年人出现连续性打嗝,长时间不缓解等异常表现的,应引起重视,医院做检查。
专家名片陈维顺: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现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及省市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湖南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消化内科质控中心委员,株洲市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株洲市医学领*人才。从事消化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30年来诊治无数消化系统疑难及危重症患者,并指导下级医师开展疑难危重症的救治,开展了20余项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手术,如巨大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及剥离术(ESD),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及硬化剂注射术,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术、食管支架置入术,经皮胃造瘘术等,获省市科研进步及医学奖5项,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32篇,参编大型参考书《实用消化病学》。坐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来源:株洲日报记者曾彦予
打造株医院
急救丨客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