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的中成药选择
东营市万义中医学校张万义孙圣竹
冬春季节新冠闹,各种病*来报道。宝宝咳喘又感冒,问题出在呼吸道。
打针吃药不见效,妈妈着急两脚跳。不知何处找良方,谁来为我指明道。
俗话说,孩是娘的心头肉,小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有风吹草动,当妈的就难免心惊肉跳。尤其这个冬天突发的新型冠状病*肺炎的疫情,当孩子出现发烧不退时,妈妈们更是敏感和不自觉地焦虑不安。其实,大部分的小孩子发烧经过合理用药都是可以顺利治愈的。下面,就冬春时节易发的小儿发烧,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给家长推荐几款常用的中成药,以期能帮到孩子和家长妈妈们。
一、风寒发热
这个风寒发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被冻着了引起的。主要特点是发烧但感觉冷、打喷嚏、流清鼻涕、不出汗、一般没有嗓子痛。
中成药推荐:
一般的风寒发热最好的方法就是喝姜汤发汗,方法是根据孩子大小用生姜3-5片、葱白带须1-3根切碎,加水熬10分钟,滤出药汁约50-ml,也就是小半碗,加红糖半勺到一勺,趁热喝下,盖被发汗。注意:不要出大汗,要全身微微出汗。可以一天两次。
孩子不愿喝姜汤可以用葱白粥,这个方子出于《济生秘览》
用粳米或小米50克,淘洗干净,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将葱白2根剥去外皮,冲洗干净,切成细段儿,放入米中,改用小火熬至米烂粥稠,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每日1至2次,根据病情、体质酌情加减,趁热空腹服用,发微汗,连续服用2天。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伴有头痛时可以选用感冒清热颗粒,这个药功效是疏风散寒,解表清热;头痛厉害时用小儿羌活丸:每次一丸,1日2次,温开水化服,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并伴有咳嗽、有白痰时可以选用儿感清口服液,这个药功效是解表清热,益肺化痰。
二、风热发热
这个类型的发热一般在开春天气转热时容易得。主要症状特点是:发热较重,嗓子红肿痛,口渴或者流*鼻涕,舌尖红。
中成药推荐:药店里大部分的中成药都是这一类的。
症状比较轻的可以选用板蓝根冲剂,1岁以内每袋分4次服,1--3岁每袋分2次服,4岁以上每次1袋,均为1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金丹片:周岁以上小儿每次2片,周岁以内酌减,均为1日2次,温开水送服;双*连颗粒:1-3岁每服2.0-2.5g;4岁以上每服2.5-5g,均1日3次。
发烧的选择能够清热解表的小儿感冒冲剂;
考虑流感时孩子发烧较重可以选用小儿清热颗粒,能除瘟解*,清热退烧。
发烧伴有嗓子痛的用小儿退热口服液和清热解*口服液,功效是疏风解表,解*利咽。
三、食积发热
平时还有一类常见的发热是食积发热,或者其他类型发热伴有食积。主要症状特点是发热伴腹胀或腹痛、不愿吃饭、嘴里有异味、大便干或者不爽、舌苔厚等。
中成药推荐:
发热伴腹胀腹痛打嗝的选用四磨汤口服液,功效是顺气降逆,消积止痛。
发热伴不愿吃饭、腹胀的肥儿丸,功效是健胃消积。
小儿因外感风寒、停食停乳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多、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大便酸臭、手心发热、烦躁不安等症选用小儿至宝锭:简称至宝锭。该药能够清热导滞、祛风化痰。蜜丸,每丸1.5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其他的还有乾元丹:每次1丸,1日2次,薄荷煎汤或温开水化服;周岁以内小儿酌减;婴儿乐:每次1.5克,1日2次,空腹温开水化服。
四、小儿高热惊厥
当家长的最担心这一类型,医院诊治,但是先吃上以下这些中成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主要表现是持续高热不退38.5以上、伴烦躁甚至手足抽搐,痰涎壅盛,神昏谵语,烦躁气喘等。
中成药推荐:
可以灌服牛*千金散,功效:清热解*,镇痉定惊;
伴有出疹子的用小儿羚羊散,功效:清热解*,透疹止咳。
烦躁抽风厉害、嗓子里痰声漉漉的用小儿回春丸和至圣保元丸,功效:熄风镇惊,化痰开窍。
小儿内有积热、伤风感冒引起的身热无汗、咳嗽痰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烦躁不安,甚至惊风抽搐的用小儿保元丹和回生救急散,具有清热解表、镇惊化痰的作用。
(温馨提示:家长对辨证掌握不准的,可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