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热,先别着急输液,抽血化验把孩子吓哭不愿配合不说,反复门诊输液容易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食欲减退、咳嗽反复难愈,对穿白大褂的也心生恐惧~~~~中医中药对证治疗感冒发热疗效神速,且不伤脾胃、整体调治,丸散剂更适用个人体质调理!
中医认为,12岁以下小儿的生理特点既是“稚阴稚阳”又是“纯阳之体”,提示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同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既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相对地有阴常不足。其用药常有以下原则:1.用药及时,用量宜轻。2.宜用轻清之品。3.宜佐健脾和胃之品: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4.宜佐凉肝定惊之品:钩藤、蝉蜕、僵蚕、地龙。5.不宜滥用滋补之品。目前家长随意甚至盲目给孩子用中药滋补剂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但达不到效果,病久邪气入里,终成慢病!
言归正传,小儿感冒中成药分类如下:
感冒药
风寒感冒:
1.儿感清口服液
解表清热,宣肺化痰。用于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咽喉肿痛,咳嗽有痰,口渴,舌淡红或红,苔白,脉浮滑。
清热化痰之力突出,又解表和胃,但解表之力较弱,适于风寒表证不著,兼痰热内蕴者。以发热恶寒、咳嗽有痰、色*白为使用指征。
2.小儿感冒退热糖浆
清热解*,疏风解表。用于伤风感冒证,症见畏冷发热,咽喉肿痛,头痛咳嗽,舌淡脉浮。
清解之力突出,适于外感风邪轻证,热*内壅者较宜,尤以咽喉肿痛者更为适宜。以恶寒发热、咽痛为使用指征。
3.小儿清感灵片
发汗解肌,清热透表。用于外寒内热证,症见发热怕冷,肌表无汗,头痛口渴,咽痛鼻塞,咳嗽痰多,体倦乏力,舌淡苔白或白腻,指纹紫滞。
此由张元素《此事难知》的九味羌活汤加减而成,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兼清热养阴。特点在于“分经论治”,表里兼顾,寒热并用,升降有度,辛温升散而不伤阴,清热寒凉而不碍邪。对于外寒里热之表证较宜。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强痛、口渴为使用指征。
风热、暑湿感冒不宜应用。忌食生冷、辛辣及不消化食物。
风热感冒:
1.小儿解表颗粒
宣肺解表,清热解*。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舌红苔薄*,指纹青红或脉浮数。
解表之力较著,清热稍逊,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热象皆较显著者为宜。以发热恶风、咽痛、舌红为使用指征。
2.小儿退热口服液(颗粒)
疏风解表,解*利咽。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或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咀嚼不便,咽喉痛痒,舌红苔*,指纹紫或脉浮数或滑。
清热较突出,功长解*退热,并兼凉血散瘀之效,对于外感风热、热*壅盛者较宜。以发热恶风、咽痛腮肿、舌红苔*为使用指征。
风寒感冒者慎用。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品。
3.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颗粒)
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风热袭表证,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便干,舌红苔*,脉浮数。
常用退热中成药之一,功长解表退热。为太阳少阳合治之剂。虽清解之力较弱,退热之效却较为显著。对于外感表邪所致的中低度发热较宜。以发热、恶寒、咽干为使用指征。
4.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清热解*,泻火利咽。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燥,指纹浮紫或脉浮数。
功长清热泻火,又兼解表散风,对于外感风热表证,邪热内盛者较宜。以高热、咽痛、便干、舌红苔*燥为使用指征。
风寒感冒或脾虚、大便稀薄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5.小儿双清颗粒
清热解*,表里双解。用于表里俱热证,症见发热口渴,咽红流涕,便干溲赤,舌红苔*,脉数或浮数。
清热解*之力较著,能通泻气分血分邪热炽盛,兼疏风之力,又有辛凉开窍、平抑肝阳之功,防小儿热盛而致痉厥神昏;兼健脾消食之品,防苦寒伤阳败胃而致纳差食减。故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小儿外感属表里俱热证,以发热口渴、咽红流涕、舌红苔*为使用指征。
不可过量久服。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6.小儿感冒颗粒
疏风解表、清热解*,用于外感证,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舌质红舌苔*燥,脉象洪数。
以清热解*为主,兼疏风解表之力,可令风之邪从表里双解。又有芳香辟秽之功,善化中焦湿浊,且柔和不烈,不至走窜耗散。另有凉血养阴之效,清热而不伤阴。故能顾护脾胃及阴津,为清解而不苦燥之剂,用于小儿感冒证属风热,表证不重,阴液已伤者,以发热恶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为使用指征。
7.安儿宁颗粒
清热祛风,化痰止咳。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咳嗽有痰,发热咽痛,舌质红舌苔*燥,脉象洪数。
取自藏医传统古验方,清肺退热、止咳化痰,又能凉心定惊,以防热盛痉厥。清解退热、止咳祛痰之力较好,用于外感风热,热象偏盛者,以发热、咳嗽痰多、咽喉肿痛为使用指征。
8.柴*颗粒
清热解*,泻火利咽。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周身不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浮数。
解*清热作用明显,疏风解表作用较弱,用于外感风热,热象明显者,临床但见发热即可使用,以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结为使用指征。
感冒夹滞:
1.消食退热糖浆
清热解*,消食通便。用于外感时邪、内兼食滞证,症见高热不退,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大便秘结,大便不畅,舌苔薄腻,指纹浮滞,脉浮滑。
本成药长于清肝凉血,并兼生津之功,能清热解表,泻下导滞。对于表证不著,热入营血,并兼食滞明显者较宜。临以高热、大便不畅、苔薄腻为使用指征。
2.香苏调胃片
解表和中,健胃化滞。用于胃肠积滞、外感时邪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脘腹胀满,身热体倦,饮食少进,不思乳食,呕吐泄泻,气味酸馊,小便不利,舌苔薄腻,指纹浮滞,脉浮滑。
芳香理气之功显,对于外感风寒、食滞中脘所致的感冒、霍乱吐泻、水土不服、食积厌食或是山岚瘴气皆可使用。若用以治疗外感,临床以恶寒发热、脘胀纳呆、苔白腻为使用指征。
食积无表证者慎用。忌食辛辣油腻性食物。
提示:小儿感冒期间,应避风寒、畅情志,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水以自身需求为度,而不是发热非要多饮水!谨慎感冒药叠加使用!!
清热感冒药明显多于散寒感冒药,猜想可能与现代生活、饮食有关,小儿普遍吃得好、喝的好,睡得好,即使外感风寒,也因体质属热、属火而阴常不足所致化热多见,应动态观察症状,以现时辨证最为紧要!
中医先进在有“湿”的理念,针对寒湿、风湿、湿热、暑湿、痰湿体质所致湿邪内外相引的外感病症,输液只是抗生素压抑、打击感染,而中医中药以解表、透湿为要!
解说中成药只是树立辨证观念,以急用、合用为主,建议辨证处方个体化治疗方为上策!
小儿感冒发展迅速,应多观察小儿舌质、咽喉、大便分辨寒热,切勿盲目打针输液,后患无穷矣~~~~
小儿推拿治疗感冒发热效果甚好,只是有收费低、熬时长、不开检查单医院门诊难以开展,民间诊所倒是风生水起。。。。有心有意有缘的家长不妨自学自练自用,相信功到自然成,结果必将受益终身!!
作者:中医曾菲莉医师
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szyyyjh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