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我们脚底有个普通却又强大的强壮穴,一旦把它打通,它就会从脚底如泉水一般涌出生命动力,从脚一直补到头,所以我们也称他为涌泉——经常艾灸它,好处让你意想不到!
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扬,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涌泉穴的妙用
补肾强体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有些人练金鸡独立,想把气血引到脚上,实际就是引到涌泉穴去,这叫引血归源。因为涌泉穴也是人体延寿强体的大穴,引血归源可以让肾精充足,耳聪目明,身体强健。
眼下冬天已经来临,已经有不少灸友反馈手脚开始冰凉,其实这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然后我们艾灸涌泉穴,在肾经的源头给经气加热,就可以很好的温暖全身,改善手脚冰凉。
引火下行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肾经向上联系着肾、膀胱、以及喉咙和舌,所以他是人体火气的源头,具有很好的纳火、引火下行的作用,且中医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涌泉虽然在脚上,却能调理膀胱、咽炎等问题。
曾有一位灸友咽喉上火、反复咽喉疼痛,就医后确诊为慢性咽炎,服用多种抗菌药和清热解毒药均无效,表现为咽部微红不肿,平时手脚冰凉。我们建议悬灸涌泉及照海,调理7天,症状消失大半,坚持一个月后痊愈,未见复发。
这位灸友虽然咽喉疼痛,但是她的咽部微红但不肿,加上平时有畏寒怕冷的症状,所以属于肾阳虚所致。她的咽喉疼痛是由于阳虚,阴阳不能相互依附,致使无根之虚火上浮,造成上热下寒,所以调理虚火慢性咽炎,重在引火归源。
并且为了达到最好的引火归源效果,可以先用热水泡足10分钟,然后再开始艾灸涌泉。同样的道理,灸涌泉还可缓解艾灸后上火的症状,如果你艾灸容易上火,不妨多灸灸涌泉。
养神安眠
曾经有一位老人找到我们,说一年来都没睡过好觉,烦恼不堪,吃过中药,可每日睡眠时间仍不足4小时,严重时甚至彻夜不眠,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而且因为睡眠困难,还导致一系列伴生问题,如血压升高,烦躁,焦虑。
考虑这位老人失眠是心血耗伤,心肾不交所致,于是建议艾灸神门、内关和涌泉穴,以交通心肾。艾灸这三个穴位一周后,老人睡眠的症状明显好转,坚持一个半月调理后,失眠基本痊愈,睡眠时间能达6小时,精神饱满。
故我们调理失眠时,涌泉是必不可少的穴位。中医认为,肾,属水脏,水在下;心,属火脏,火在上。正常情况下,心火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上济于心,使心阳不亢。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就会出现心肾不交。
肾水亏了,心火就相对地旺盛起来。火一旦蒸腾起来,水就不能够遏制它,这时就会出现虚火上炎的情况,表现为心烦失眠,上面这位的失眠就是这种情况引起的。更严重的会出现五心烦热,夜晚加重是典型的肾阴虚的表现。
此时,就需要交通心肾,艾灸涌泉和神门、内关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艾灸涌泉穴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艾灸能健身、防病、治病,中医认为,艾灸能使热气内注,从而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能够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艾灸是自古以来的保健之术,冬季艾灸对于缓解肢体寒冷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