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承千年,带你了解芳香疗法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病的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4781500.html

中国香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紫(柴)”、“燎”、“香”、“鬯”(芳香酒)等字的记载。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漱,拂髦角,衿缨皆佩容臭。”《周礼》有以“莽草薰之”,“焚牡菊以灰洒之”等利用香药防治虫害的记录。这种以芳香药物组成各种方剂和香品,达到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的传统熏香与品香文化,在宋代达到了全盛。

在中国古代,用“香”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早在汉代,名医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传尸疰病”(肺结核)。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载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中医药理指出,芳香药通过肌肤、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起到开泄腠理、活血化瘀、宣畅平衡阴阳的作用。

由于受香文化的巨大影响,宋金元时期中医学运用中药理论研究香药,并将香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外来香燥药物的应用,已经到了十分普遍的程度,以后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宋政府编纂的大型方书中有大量方剂伍用香药。《太平圣惠方》中以香药命名之方剂达首,如乳香丸、沉香散、木香散、沉香丸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制药手册,其中“诸心痛门”以香药命名的医方就有沉香散3首、沉香丸1首、木香散6首、木香丸、丁香丸1首。

2、香疗之机理

芳香药物能借其清气之正,鼓舞人体的正气,辟除秽浊邪气,从而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如《枸农本茸经百种录》中就有“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的论述。芳香性中药有“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作用,药物挥发之气味作用于口鼻、肌肤、经络穴位,经过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香佩疗法所精选的药物多含有挥发油类物质,具有消炎、抗菌、抗过敏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因此,香佩疗法预防呼吸道疾病,可能是通过香囊内药物挥发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局部抗体增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产生作用。

3、香疗现代应用

到了现代,人们将中医的芳香疗法发扬光大,成为养生保健的“绿色疗法”之一。常用的香疗法包括:佩香、嗅香、燃香、饮香、浴香。佩香芳香药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肌、脐中等处。该疗法通过药物渗透作用,经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活血化瘀、祛寒止痛、燥湿通经的作用。嗅香法是通过鼻黏膜的吸收作用,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进入血液而发挥药效。适用于支气管炎、头痛、眩晕、失眠、鼻炎、咽炎、中暑等症。

燃香具有芳香醒脑、辟秽祛邪的中药如木香、沉香、冰片、薄荷、檀香等制成香饼、瓣香、线香、末香等,置于香炉中点燃,使居室内香气缭绕,从而起到清新环境,怡养心神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芳香药艾叶,《孟子》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名言,至今艾条灸仍是中医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浴香指将具有治疗作用的芳香类中药或花卉加入水中,用来洗浴或薰蒸,达到健身除病、美容玉肤的作用。如今广为流传的鲜花浴,就是选择适宜的花卉进行保健治疗,特别是秋冬之季,有温泉之地的旅游景区,林列十余种各种花卉温泉,吸引众多游客,该疗法对于风湿症、关节炎、皮肤病等疾病疗效颇佳。在茶中加入芳香类的中药饮香,便是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药茶。如加入干薄荷叶,便具有疏风散热的功能,对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有良效,加入款冬花,对咳嗽、多痰等呼吸道的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佩戴中药香囊以防病,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应用中药香囊来醒脑开窍、芳香化浊、行气健脾和胃、避瘟除秽、驱蚊防虫,是传统医学的一大发明。香囊应用的历史源远流长,最初用作饰物,袋内装有生米和香料的混合物,是古人喜欢的装饰品之一。在古代,中药的芳香避秽功能和调养正气作用,除用于制造香囊外还逐渐应用于较大范围内的清新空气,驱病邪、防蚊虫方面,如用相关的药方煎煮熏洗以防病,佩戴香囊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应用中药香囊来醒脑开窍、芳香化浊、行气健胃、避瘟除秽、驱蚊防虫自古有之,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大发明。而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中,也提出可“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近年来,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较往年有增高趋势,严重危害社区居民健康安全。虽然国家研制出抗流感疫苗,但是因为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和感冒的复杂致病特点,客观上尚须更加丰富的安全的手段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防病毒防疫中药香囊辟邪解毒芳香化湿健脾胃荷包母婴可用拍2送1淘宝¥16.9购买已下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